圖片來源:

社宅爭議四起 居住正義誰說的算?|QuickseeK輿情資料庫

台北市政府日前推出明倫社會住宅引起熱議,其中主要源於高達4萬500元的房屋租金,進而衍伸出不少關於社會正義與社宅政策的觀點討論。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分析,發現網路輿情對於社會住宅的討論聲量近3萬2000則,其中正負聲量比(P/N值)僅0.16,顯示網友對相關討論多持負面看法。

 

在明倫社宅的爭議中,不少網友認為超過4萬元的租金已經偏離社宅照顧弱勢的本意。除了社宅本身的利弊,台北市市長柯文哲的言論風波也持續發酵,除了日前窮人居住的觀點,近日也與中央槓上,對住宅的稅務成本有不同的解釋。QuickseeK快析輿情調查發現,網路上柯文哲與社宅的相關討論中,正面與負面評價的文章間有明顯差異。

 

 

由正面的文字雲可發現,其中「健康」為最高聲量代表,另外還有如「租金」、「管理」、「青創」等不同的熱門詞彙。這些源自於健康社會住宅交流感謝茶會,健康社宅似乎是現階段政府推動公共住宅的行為標竿,除了結合完善的社福系統,促進社區共好,更能顧及不同世代對於「居住」的需要。

 

 

而負面文章的文字雲,發現聚焦在「房型」、「居住正義」、「弱勢」的討論上。這些詞彙的內容主要涵蓋了明倫社宅的三種不同房型與房租,而最受非難的便是租金高於4萬的第三種房型,這也讓網友們認為有違當初照顧弱勢,實現居住正義的初衷。政府的公共住宅無法提供青年或弱勢民眾有安全合理的居住空間,以自償率為公共建設唯一的評斷標準,甚至出現政府從中賺錢的說法。

 

 

特別的是,在負面文字雲中,也出現高聲量的「希望」、「窮人」等字眼,這體現了日前柯文哲「不希望裡面都是窮人」的論調。然而柯市長表示是希望能去標籤化,不要讓大眾對社宅有「貧民窟」的印象,甚至影響當地房價與興建社宅的意願。由此可見,柯市長的言行需更謹慎,以免影響大眾對市府政策的評論以及風向。

 

近期明倫社宅的爭議引發各界的討論,除了重新檢視了地方政府推行公共政策的不足外,也讓照顧弱勢與永續經營的矛盾浮上檯面。政府與民眾對社會住宅的期待具有明顯的落差,究竟該如何平衡財政問題,同時兼善民眾的居住正義,這些都有賴地方與中央的相互配合。

 

 


 

調查網路輿情? 用QuickseeK 快析輿情資料庫就能搞定!
 

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擁有超過9萬個網路來源的數據,系統能在5分鐘內完整收錄話題,24小時不間斷更新,更提供每小時的聲量監測、多種話題排序、聲量情緒檢測及趨勢風向等超過45種的交叉分析,網路發燒話題從此不再錯過。

 

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另有深度輿情分析報告及顧問式服務,針對特殊的專案需求,分析師團隊能客製化報告內容及選定合適的輿情觀察角度,提供最專業的輿情分析建議。

 

想試試QuickseeK的各種輿情分析功能?

立即開始試用 https://www.quickseek.com.tw/contact

追蹤我們

訂閱我們

訂閱我們|收到最新分析文章!

* indicates required